学生频道

2011年高考满分作文

发布日期:2011-12-15 02:39:00 浏览次数:11963

 

1.全国大纲版卷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8.1%“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莫使诚信惹尘埃

一考生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诚信惹尘埃。诚信是树,立成时代的尊严;诚信是溪,流成时代的不屈;诫信是冬日的暖阳,照耀人们日趋黑暗和扭曲的心灵。愿世人守护诚信的净土,莫使诚信惹尘埃。

当地沟油流淌在华丽的餐桌,当毒奶粉充斥资本的市场,当瘦肉精在无情地肆虐,诚信的口号已成为空壳,诚信的背囊已被无情地抛弃。我试着将那诚信的碎片拾起,仍旧欣喜地看到诚信的碎片所折射出的希望的曙光。

那是信义兄弟孙东林、孙水林。虽然车祸的惨状仍刺痛双眸,虽然刺骨的寒风仍旧划过受伤的心口,虽然悲伤的泉不断喷涌,但生者依旧拾起诚信的背囊,将死者未曾走完的路走完。那一张张的欠条,那一沓沓残破的钱票,那一张张农民工领到钱后喜悦的面容,还有那一颗诚信的心,无不诠释着诚信的重要。这场诚信的接力,是对死者的告慰,是对生者的赞扬。诚信之歌在那个寒冬冷夜唱响,温暖每一个孤寂的灵魂。

那是打假斗士方舟子,虽然需要面对黑暗设下的陷阱,虽然需要前行在荆棘丛生的林荫道,虽然需要迎着狂风暴雨的袭击,但方舟子依旧持一根诚信的火把,将这被虚伪笼罩的世界照亮;依旧握一把诚信的利剑,刺破这阴霾的天空。被棒打脚踢又如何,被压迫威胁又如何,被诽谤诬告又如何?相信诚信的曙光终会照亮大地,相信沉睡在虚伪与狡诈中的人们终会醒来。方舟子秉承着诚信的信念,在打击黑暗的道路上一路坎坷地走来,身后是他种下的一路诚信,是那诚信散发出的一路花香。

那是国画大师吴冠中。虽然一幅山水丹青能卖出上万元高价,虽然满负盛名万人拥戴,但他却淡然地用手撕去一幅幅画作。疑惑者问之为何?吴冠中老先生淡然一笑,不能让劣画存于世间,欺骗了众人的眼睛啊!原来那一道诚信的清泉仍在流淌,原来那一朵诚信之花仍在透着芳香,原来那山水丹青出自一个秉持诚信的灵魂,一个无所相欺的老者。

古人有云: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诚信是山间的一条溪,滋润干涸的灵魂;诚信是春寒的一剪梅,傲立于污浊之巅;诚信是和煦的春风,吹散黑暗,迎来光明。

纵使有世博会上假装残疾的游者,纵使有唐骏的学历造假,纵使有三聚氰胺、毒奶粉、瘦肉精,诚信仍旧是那黑暗中皎洁的月光,照亮黑暗的世界。

诚信是灵魂的净土,莫使诚信惹尘埃!

【名师评析】文章打破板着面孔说理的传统笔法,“将那诚信的碎片拾起,仍旧欣喜地看到诚信的碎片所折射出的希望的曙光”,作者用富含散文韵味的灵动笔墨展开。从信义兄弟、打假斗士到国画大师,文章事例丰富而典型,引用贴切,评析富有深度,凸显作者的极强的思辨能力。排比、反问、比喻修辞的运用,极具表现力的语言强烈地表达出作.者观点的同时,让人感受到作者浓烈的情感。理性与感性有机结合,大气磅礴,实为难得的考场佳作。

 

 

2.全国新课标卷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解读】2011年高考作文材料“中国崛起”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具有明显的导向意图,具体讲有以下几个特点: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国家、民族的发展。现在的中学生整天埋头于大量的应试资料中,远离社会生活,不关心时政。高考作文题从国家发展的大局着眼,引导学生关心国家、民族的现状,思考展望国家发展前景,无疑能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2)尊重考生个性,倡导独立思考。本题出示“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等六个角度,供具有不同个性和认知水平的考生选择,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精神。

(3)取材方便,容易写作,却又难以出彩。“中国崛起”是考生耳熟能详的话题,特别是文科生,在政治课上肯定多有接触,即使理科生也会通过电视、报纸、杂志、会议等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加之试题多角度的提示,考生从经济、国际、民生、科技、城市、开放等选择供一篇800字作文使用的材料,可谓是绰绰有余了。然而,考虑到考生掌握的典型材料、生动材料可能是有限的,这类社会性较强的题目,虽贴近生活,但毕竟与中学生日常所为、所思有一定的距离,部分考生作文只能是一篇“主题先行”的应景之作,很难写出真情实感,因此,很难出彩。

 

小浪底记

一考生

己丑十月,新中国立。历六十余载,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民生改善。千禧之年,修竣小浪底,增其旧制,以治黄河之患。除害兴利,此实乃中原百姓之福也!会高考,以中国崛起为题作文。予叹民生之改善,有感而记之。

予观夫小浪底胜状,地跨大河南北。北倚王屋,南抵崤山,西起平陆,东接济源。衔中条,吞黄河,高峡出平湖。湖光山色,千岛星布,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两岸断壁如削,中间河水奔涌,三峡各领风骚。或鬼斧神工,千仞壁立;或盘龙走蛇,曲折迂回;或开阔舒展,气象万千。其间莲花栈者,九蹬九级,次第升高,望之若莲花盛开,似出水芙蓉,有“鲧山禹斧”之称。此则小浪底之大观也。

忆往昔,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大河泛滥成灾,万亩良田,毁于一旦。大河上下,惟余荒荒。又以其改道频繁,百姓举家搬迁,遍野哀鸿,民不聊生。摇山摧林,浊浪滔天;洪水猛兽,肆虐人间。布衣不敢临河而居,农桑不敢与河为邻。又闻河上艄公之号,声声若雷;船工之纤,步步类沉。运载布帛千万匹,可怜破衣不遮身;输送粮食千万担,无奈糠馍难充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呜呼,黄河之泛滥,民族之心患也!

至若改天换地,小浪底竣工,波澜不惊,洪水千年不遇。减沙泥,除凌汛,蓄清排浊,供水发电。苍鹭翔集,花斑游泳,崇山峻岭,郁郁青青。河上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水库拦洪,两岸丰收,农业蒸蒸日上,工业欣欣向荣。中原百姓从此安居乐业,丰衣足食,无大河泛滥之忧,无春秋荒旱之愁。故豫人歌曰:“生产保障靠水利,水利看我小浪底。保我家园护田地,造福万代功不低。”噫!黄河水患之治,华夏复兴崛起之始焉!

嗟夫!予尝叹古帝王之心,不重民生,何致?朝代更替,兴亡复焉,人民其苦哉。而今当政者以民生为国家社稷之本,衙斋卧听箫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故建小浪底之伦制水,行免农业税之策,促政治经济之革。保就业,优教育,平分配,推社保。稳固基础,改善民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民生之优于从前也!予窃以为中国之崛起,在于民生之改善也。国不富强则民生无保,然民生之不保,何以强国乎?改善民生以致国家强盛,屹立于世界之巅,百姓乐此不疲。民生得保,此诚神州崛起之征也!中国之崛起,民生之改善,苍生之幸哉!

时辛卯年六月十日。

【名师评析】这是一篇相当优秀的高考作文,阅之令人拍案叫绝,豪情满腔,读罢心神激越。文章采用文言句子,骈文体制,作者在写作的过程得心应手,非常娴熟。另外,考生在写作的方法上另辟蹊径,以小见大,委实机智。然而,要写就这样一篇文章,需要的不仅仅是考生丰富的文学积淀,也需要考生拥有了得的语言运用技巧,因此奉劝诸生,实力不逮,莫效此文。

 

3.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某位知名歌唱演员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谈到自己的变化:过去她出场面对观众说的第一句话是“大家好,我来了!”而现在她说的是“谢谢大家,你们来了!”

也许类似的变化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命题解读】浅易中见奇强

2011年湖南高考作文题由命题作文改为材料作文,表现出命题人在开放性与限制性有机结合的命题形式上的继续探索和努力。作文阅读材料,来自于中央电视台的采访报道,材料蕴涵着鲜活的生命感悟的理性色彩,闪烁着一种耀眼的人性光芒。正确辨识这种语言、情感表达上的细微差异,深切体味其中蕴涵和呈现的道德灵魂的嬗变和人格修养的升华,对于考生摆正自己的人生位置、找准自己的人生航标,乃至学会正确地与人沟通、交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笔者认为它有如下四个特点:新颖性、思辨性、连贯性、生活化。

新颖性的表现:一、改变了以往命题作文的形式,采用材料作文;二、在材料的选用上,以往选用人物、事件为主体,而今年是用人物的典型话语为主要材料。

思辨性表现在审题上,要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思考。如果思考不到位、不深入,就难以产生思想,难以形成符合材料的最佳观点。

连贯性即保持以往的写作上的一贯要求。具体为字数不变,文体不变,仍是规定写记叙文或议论文。湖南连年的文体限定往往遭致大家的诟病:不开放,限制学生发挥。如果深入了解一下学情,“四不像”的文体仍充塞在大量的教辅资料中,充斥在学生的作文里。湖南命题者如此执著,就是着意指导作文教学,倡导一种质朴的文风,指导学生要规范文风,要有文体意识。

生活化不仅是说材料来源于现实生活,来源于“本土”,来源于“娱乐湖南”,符合青少年的接受心理,更在于作文的指向要求生活化。题目明确要求,“也许类似的变化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其中的“在你身上或身边”,意在倡导作文写实。若能经常参加社会实践,经常关注现实生活,经常反躬自省,就不愁无料可写,而这,正是命题者的意图所在。读好生活这本无字书,做好自己这个人,越发显得重要了!

形成最佳立意,首先要阅读材料,整体把握材料内容。其次要抓住材料中的三个关键词句:“变化”“我来了”“你们来了”。再次要寻找三个关键词句的因果关联(如前所述,兹不赘述),能构成因果关系的那个点就是最佳立意。第四,一个人要成功,一件事要做好,有三个层面:观念层、策略层、行为层。我们就从上述三个层面寻找最佳立意。那位知名歌唱演员之所以成功并能接受央视采访,是因为:一、从观念层看,他(她)“转变了观念”,所以成功;二、从策略层看,他(她)把自我意识让位给他人意识,具有了“服务”意识;三、从行为层看,他(她)经历了“磨炼”“奋斗”“历练”,从而获得成功。第三点尤为一般人所忽略。所以,本题最佳立意的命题有如下几种:①价值观念。尊己敬人所实现的人格提升。②生命启迪:社会历练所赐予的成长智慧。③感恩体验:角色转换所呈现的美好情操。④社会和谐:语言技巧所形成的有效沟通等。

 

芥子纳须弥

一考生

那些把灯背在身后的人,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泰戈尔

我问佛: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太专注于自我。

我问佛:何谓专注于自我?

佛领我走出庙宇,庙外绚烂的阳光笔直地投射下来。佛曰:你背对着太阳而行,看见的是什么?

我说:只看见自己的影子。

佛曰:那面向太阳而行呢?

我看到了远处皑皑群山,以及山腰盘旋的苍鹰,还是影影绰绰的牛羊和牧人。只是,不再看见面前的地面上有投下的阴影。

佛曰:“背光而行时,你眼中只有自己。向光而走时,你看到的是整个世界,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只看到自己的话,不过是茫茫须弥中一粒微不足道的芥子。若放眼远望,胸纳天下,心系苍生,则须弥山也不过是你眼中的一颗芥子。

我问佛:万生困于自我之中,则该如何?

佛曰:红尘十丈,却困芸芸众生;仁心虽小,也容我佛慈悲。你要看到,这个世界并非只有你一人。郁郁黄花,无百般若;青青翠竹,终是法身。把那一花一树一菩提都看做组成自我生命的一部分,则可心纳天下。

佛也曾如你般迷茫无知。直到一天,我在路上遇见一位种树的老人。我问他,这树多久开花结果。老人说要七十年。我问他,你觉得你能活七十年吗?老人说,我看过它开花,也品尝过它的果实,既然前人肯为我栽树,那我为何不为后人栽树呢?

那位老人,他是一颗能收纳须弥山的芥子。他在享受别人带来的成果时,没有迷失在自我的享受中。他在为未来而奋斗。

我背对太阳,只看到自己的影子。夕阳下山后,我的影子也消失了。

佛曰:佛门修为的境界为:勘破、放下、自在。唯有放下自我,多去关怀,广施仁心,方可自在。

我说,我只是红尘路上一颗微小的芥子。这个世界拥抱了我,所以我也要去拥抱它。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把自己当成一颗纳下须弥的芥子,不要再等着别人来包容,来关心,来爱护。在自我之外时,心系天下,胸怀苍生,则你我都能成为两颗不凡的芥子。

【名师评析】讲实话,一般考生想感悟生活的哲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这位考生支在考场上大说佛道,真是“胆大”,要知道,对佛学没有深入的研究与积累,自然是难以成文的。角度出新,文章也便具有了出彩的基础。纵观全文,无论是娓娓道出的故事,还是饱含哲理的人物对话,均精彩动人,耐人寻味。如“背光而行时,你眼中只有自己”“既然前人肯为我栽树,那我为何不为后人栽树呢”之类的句子,无不闪烁出智慧的光彩与非凡的才情。如此佳作,实非常人所及。读一坊,可以开阔胸怀;想学着写,怕是望尘莫及吧!


 

4.北京卷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们一起讨论:

生甲:太好了,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叫实至名归。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话。

生乙:但我更愿意看见外国选手成功挑战中国名将。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体育比赛的金牌其实并不利于这个项目的发展。

生丙:有人主张中国队应让出一两枚金牌,我不赞成,如果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竞赛原则和奥林匹克精神……

老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道理,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命题解读】现实性强而富有价值

今年的考题更贴近实事(题目“要求”中明确规定应“联系实际”),兼具现实针对性与思辨意味。

既然允许“自选角度”,那么先要思考材料中包含哪些角度。生甲的发言,针对“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强调“实至名归”;生乙的评议,深入一层谈出了自己的忧思——“长期垄断……并不利于这一项目的发展”;生丙呢,顺着前两位同学的意见,进一步指出“公平竞赛原则与奥林匹克精神”重于比赛结果,重于表面繁荣——所谓“奥林匹克精神”,根据《奥林匹克宪章》的说明,指“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如果光看三位同学的“议论”,考生作文时可能会就体育说体育(甚至仅着眼于世乒赛说事),为了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命题意图、合理有效地拓展写作思路,命题者通过“老师”之口,对写好本题作出了重要提示——“有些道理……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这是在明明白白地启示考生,写这道题,可以也完全应该将文思往“其他社会生活领域”拓展。如何拓展,或者说写作角度究竟有哪些呢?列举如下:

一、依据生甲的话,可立意为“面对竞争,凭实力说话”,“拥有实力才能克服困难、战胜对手、获得成功”;可联想与“靠实力说话”相对立的做法,有“凭关系上位”“钻规则不完善的空子”等,写作素材可延伸到文艺创作、学术研究及商海搏击等方面。

二、依据生乙的话,可将立意点确定为“一枝独秀不是春”“竞争与活力”“打破垄断与均衡发展”“对手的价值”,可结合经济领域的垄断经营和《反垄断法》,指出“直面挑战,能促进发展;垄断害人,会导致退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鲶鱼效应”等素材可供选用。

三、依据生丙的话,可深入思考公平、公正的意义与价值,提出“与结果相比,更重要的是恪守原则”。需要注意的是,“故意输球”与不讲“诚信”是有区别的,故而不宜从“诚信”角度入题作文。

四、材料中的省略号耐人寻味,考生如能由世乒赛发现其他“道理”(像如何看待原中国国家队队员代表其他国家参赛),进而引申到“社会生活领域”,也是可行的。

总而言之,北京卷作文题关注时代、关注现实,它以“竞争”为核心,将“实力”“挑战”“垄断”“发展”“公平”等要素融于一体,既紧扣竞技精神,又指向人文精神与国际合作,给考生以主动思维、自由言说的机会,是一道开合有度、便于发挥的好题。

 将思想嵌入活泼的文章形式,以创新抓住读者眼球,轻松新颖,讨人喜欢。

 

生命之树因竞争而开花

一考生

网络个人主页设计

相关主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竞争才有活力,垄断可能会导致退步。

主题概括: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们针对“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展开激烈的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下面本人就“垄断会导致退步,竞争中才可实现价值”这一观点,设计主页。

主题解读:是什么倏忽划过心头,留下瞬间的奋力一搏?是什么默默浇灌心灵。留下成功的美好回忆?是什么轻轻叩动心扉,带来胜利的超越?是什么使我们的生命之树开出更绚丽的花朵呢?

时事挖掘:

1.2004年8月27日,雅典奥运会110米栏赛场上刘翔创造奇迹。12秒91,这是值得中国人铭记的数字。追风少年刘翔在体育竞赛场上比出风采、赛出超越!

是什么让刘翔站在最高领奖台上?——是其他运动员的一步步跟进,是体育赛场激烈的竞争促使他一步步前进。

刘翔的人生之树因竞争与活力的完美结合开出绚丽的花朵!

2.2005年1月28日,美国宝洁公司宣布。出价570亿元与吉列联姻,这门“喜事”创下了美国企业并购的最高纪录,也将创造世界上最大的日用消费品生产企业。

是什么使吉列和宝洁公司获得双赢?——是经济市场上的激烈竞争,是企业之间群雄逐鹿的追赶。

宝洁公司的经营之树因竞争与挑战的完美结合开出绚丽的花朵!

相关链接:人类社会的竞争如此激烈,而自然界又何尝不是呢?

想必大家都听过鲶鱼效应吧。为什么向鱼槽中放入一条鲶鱼,就能使易死的沙丁鱼都活蹦乱跳呢?原来,鲶鱼放进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自然会四处游动,沙丁鱼自然就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这样一来,就使沙丁鱼保持活力,一条条安全地回到了渔港。

动物的生命之树不也因竞争而开出绚丽花朵吗?

即时点评:竞争中有一种脚步叫不再徘徊,竞争中有一种思想叫不断超越,竞争中有一种精神叫勇攀高峰!有竞争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

压轴发言:风呼呼地吹着,月朗朗地照着。

我们与竞争携手上路,领悟人生因竞争而开花的喜悦!

【名师评析】本文有以下亮点:1.形式新颖,耳目一新。本文采用网络主页设计的新颖形式,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而且这种形式能够更好地突出主题,特别符合当代人对网络的需求和熟悉,这种表现形式易于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2.事例翔实,贴近生活。注重用事,实说话,引用了雅典奥运会110米栏赛场上刘翔创造奇迹、美国宝洁创下美国企业并购最高纪录、鲶鱼效应等为大家所熟悉的事例,仿佛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翔实清晰,说服力极强。

3.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文章段落层次井然有序,从提出论点,到列举事例,从事例分析到点出主题,然后,不断深入推进发展。再以妙笔作出点睛评点.再一次突出文章所要表达的观点。

【核心亮点】敢于创新 形式活泼

 

 


5.湖北卷

请以“旧书”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请先将作文题写在答题卡,然后作文;

2.立意自定;

3.文体自选;

3.字数不少于800字。(60分)

 

【命题解读】浓郁的语文味与怀旧情结

2010年高考湖北卷考新材料作文“幻想与现实”,着眼点在虚与实;今年的命题作文“旧书”,思考点转到了古与今。“旧书”一题直接聚焦写作者的“阅读史”,饶有语文味;将目光投射到人的精神生活领域(有价值的“旧书”是文明的载体、精神的财富),则是试题的凝重处—取用富含文化内涵的“旧书”命题,应和了物质文明建设中追求精神文明的时代要求。,’l日书”,《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有二:①破旧的书(即‘·因经过长时间或经过使用而变色或变形的书”)。②古书(即“古代的书籍或著作”)。而“旧书”有哪些具体的内涵呢?“旧书”有实指义和虚指义。实指义,是指以前出版的书(“旧”即为“从前”“旧有”,是个时间概念),它是人类思想智慧、情感经验的记录与总结。有精华,也有糟粕。比如,这本书可以是古代文化经典,也可以是近现代哲人领袖的经典著述,更可以是随自己成长的教科书等。虚指义,即“旧书”的比喻意义,“旧书”成为一种符号,一种载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还可以是事件,蕴涵着某种思想,某种情感,某种经验,某种启示,某种价值。

从实指义言,可以介绍“旧书”的性质,记叙“旧书”的经历,评析“旧书”的内容,论说“旧书”的价值,或者以“旧书”为线索讲述故事,都是切合题意的。分析批判某一“旧书”的糟粕,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用记叙的手法,具体呈现“旧书”的糟粕产生不良影响的过程,表达恰当的过程,表达恰当的主题,也是切合题意的。分析评判某一“旧书”的糟粕,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用记叙的观点,或用记叙的方法,具体呈现“旧书”的糟粕产生不良影响的过程,表达恰当的主题,也是切合题意的。从虚指义方,议论分析作为喻体的“旧书”给人的某种永示,以及这种启示的重要意义,叙述描写抒发像“旧书”一样的经历、事物带给人的联想与情思,也是切合题意的。要注意的是,使用“旧书”的虚指义,必须合理、恰当。

写记叙文可以记述自己与一本旧书有关的珍贵记忆,可以写一本旧书对自己的不断警醒,也可以从旧书的虚指义出发,描写一位犹如一本旧书一般的老人,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的恩泽和帮助。

写成议论文则应该集中论述“旧书”的价值或意义,比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可以论述“旧书”的糟粕产生的不良影响,要学会运用批判的观点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总之,湖北省今年的作文虽然乍一看有点出人意料,令人猝不及防,但是仔细分析后还是有话可说的,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应和了时代的要求。相比较于今年其他省份的题目,今年的湖北卷作文题继承了以往简洁、大气、底蕴深厚的特点。

 

旧书

一考生

历史是一本旧书。

微微泛黄的封面,是因时间流逝而显得古朴沧桑的痕迹;略显粗糙的书页,是被无数人千万次翻开的证明;简单美观的文字,是虽不富有生趣但真实鲜活的存在。

历史这一本旧书的出版时间虽久远至不可考,但翻开它,我们却可以探求历史发生的时间,追溯往昔的记忆,感悟真实的过去。

从目录索引,我们开始品读这一本旧书。

第20页,是公元前221年,是我国这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最初,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辉煌痕迹。在这一页我们读到了秦朝的兴起,秦朝的统治过程,乃至秦朝的衰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短短数行文字,既记述了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也给予后人一个深刻的教训,我们品读历史这一本旧书,既收获了知识,也感悟了警示。

第1049页,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曾经万众欢庆的开国大典。往后翻:是三大改造,“一五”计划……书中记载了共和国的诞生与发展,磨难与成就,在历史的新篇章,我们品读并仿佛在经历着那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喜悦与自豪,那种取得成就的愉快与骄傲,那种虽历经波折但终有发展的激动与欣慰。我们品读历史这一本旧书,既收获了知识,也感悟了在波折中前进的坚忍品质。

第1298页,是1978年,是改革开放的开始。经过拨乱反正,动荡终于过去,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多姿多彩的新时代,从沿海到内地,从国内到国际,中国正在朝气蓬勃地发展,正在走向世界这一大舞台。不断地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上升,国际声誉也在不断提高。历史这一本旧书中密密麻麻地写满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取得的种种成就,也写满了中国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政策方针与成效。我们品读历史这本旧书,既收获了知识,也感悟了不断向上发展的勇毅精神。

鲁迅先生说过:“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而我们品读历史这一本旧书,正是带着这种不满足的精神不断探求,探求历史给予我们的警示,探求在艰苦中成就的坚忍品质,也探求不断进取发展的勇毅精神。在学习中,在生活中,我们凭着在历史这本旧书中学到的警示、品质、精神,塑造自己,发展自己,给自己更多成功的可能。

历史是一本旧书,但它教会我们如何面对新的生活。

【名师评析】这是一篇满分作文。文章将历史比成一本旧书,行文中抓住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和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三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来追溯前世过往,展示历史这部大书的全貌。中心突出,内容充实,切合题意。文章结构严谨大气,语言简洁畅达,卷面工整。此外,本文构思新颖,想象有独到之处,材料丰富,观点具有启发性。

 


6.四川卷

请以“总有一种期待”为题目,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

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2.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3.不少于800字

 

 

总有一种期待

一考生

六岁时,期待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安然意境;十二岁时,期待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轻快活力;十八岁时,期待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信念。

从小到大,我总有一种期待,我期待走进诗人所创设的意境,期待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期待走进诗人无尽的喜怒哀乐。

怀着这种期待,我漫游在诗词的海洋。随着年龄的增大,阅历的增多,我的期待也逐渐成为了见证我成长的每一卷书页,一圈圈雕刻着成长的年龄。

六岁·期待

当对这大千世界牵手六年,小小的我的心中仍存万千好奇,当母亲为我念出人生中学会的第一首诗,我便对诗词有了一丝丝颤动的情愫。我纯真的眸期待着诗人们带给我的美好想象,嫦娥玉盘,清水绿山,碧空晴川,梦幻奇景,无不成为我期待的对象。怀着这期待,我步向人生更远的路途。

十二岁·期待

当独自离开父母,当脱开父母坚强的臂膀,到外地读书,生活;当一人怀着思念的心浸渍在迷茫的黑夜,当抬头望见那一轮与我同样孤身的明月,十二岁的我开始懂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我亦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了一些心灵的触动。

于是我期待走进诗人们写作的背景,期待在诗人们的足迹中寻找些许,哪怕是一丝,与我相似的足迹。轻抚书卷,闻着书香,我尽情遨游。

十八岁·期待

时光在指缝中悄然离去,关上《兰亭集》的书页,我已逐渐成长,逐渐懂得更多。

我发现,我不仅期待那“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一幅图画,不仅仅期待那“花谢花飞花满天”的梦般忧愁,不仅仅期待那“蓦然回首”的人生第三境界。我开始在诗词当中关注民族的衰亡与复兴,历史的沉淀,还有社会的发展。我期待着屈原笔下“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热忱,这是一代文人对祖国的爱;我期待着李白笔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生态度,我期待着华夏五千年蕴藏在诗词中的精髓。

从小到大,我总有一种期待。便是这种对诗词的期待,伴我一路成长;便是这一路的成长,使我对诗词又有了新的期待。

【名师评析】这篇文章有三个突出亮点。①立意恰当,见解不凡。立意角度选得巧妙,选取人生的几个有代表性的节点——六岁、十二岁、十八岁,立意为“总有一种期待,期待走进诗词的意境美,从而让自己不断成长”,恰当地表达一种期待给自己长久的积极影响。②结构精致,思路清晰。本文第一部分总写自己三个生命节点期待走进诗词的意境美,主体部分以“六岁·期待”“十二岁·期待”“十八岁·期待”为小标题,结尾总结从小到大总有一种对诗词的期待。这样,构思精巧,思路清晰。③妙引诗句,诗意表达。文章处处引用诗句,显示出考生深厚的积淀和灵动的才思,语言有意蕴。


7.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大千世界,“原点”无处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回到原点

一考生

 

“我今年已经九十多岁了。大学是培养人才,孕育思想的摇篮。然而如今国内却没有一所大学能够完全按照这一标准去办学……这是我如今最担心的问题。”

                                     ——钱学森

当“钱学森之问”尚萦绕耳畔之时,今年新鲜出炉的国内名校排行榜则证实了钱老的顾虑。新的大学排名,不是以学校的学术氛围、人才培养为首要指标,取而代之的则是学校的造富能力。

对此,有些人认为这是大学顺应时代潮流所迈出的革命性的一步,是符合当今经济发展需要“经济型人才”的时代背景的。然而,余以为,这的确是革命,是革了名校们引以为豪的“教育为本”的命,是对培养有思想底蕴、文化内涵的人才这一大学办校之原点的背离,违背了大学的根本目的。因此,名院校们重振学风,回归大学作为思想摇篮、理性圣殿这一原点便显得犹(尤)为必要。

纵观如今国内院校将重心转移至造富能力这一问题,透过浮华现实的表象,我想,这是社会心态使然。在当下,拜金主义被马诺们点破了之后,似乎已经成为了一项社会共识,即一切朝“钱”看。因此,也便有了当下大学将焦点指向“造富”这一做法。正如前些日子,某位大学教授公开在自己微博上表明,“如果四十岁时没有四千万身家,别回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因而将大学问题推向了舆论的顶峰。敞(倘)若单以“造富”作为衡量大学好坏的唯一标准,’那么培养出了唐骏这一身价十亿的“优秀人才”的西太平洋大学岂不是世界名校了?余以为,越是在这个社会思潮激烈涌动的时代,就越需要专注学术、潜心教学的大学为社会注入一批有思想的青年来作为“定海神针”,而这,便要求各院校回到培育人才,注重学术氛围这一原点。

放眼全球名校,哈佛、剑桥之人才之所以屡屡成为诺贝尔奖的宠儿,正是因为这些名校守住了专注教学,培养思想这一原点。而国内名校之所以与诺奖无缘,也正是因为背离了这一原点。故而,回到蕴(孕)育思想,培养有理想、有文化的时代青年这一原点,便成了摆在各大学面前的首要任务。而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它需要各大学有恒心、毅力与勇气,在时代的浪潮中逆流而上,回到办校之本源,回到建校之初衷,回到最初之原点:

钱老已去,愿逝者得以安息……

【名师评析】这是一篇广东省阅卷专家一致公认的59分作文(3个错别字扣除1分),代表了广东考生议论文的最高水平,是广东省实施新课程标准之后,学生将写作视角投向社会、投向自身、投向生活的典范之作。整篇文章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优点:

  一是开头结尾新,情感真,首尾照应,文章结构特别严谨。

  二是立意角度新,观点明。考生避开大流,将写作的视角聪明地转向大学教育这一新颖的角度,从中国大学教育的“造富”论,建设性地提出应该回到“思想、理性与学术”的“原点”,眼光独特,洞察力强。

    三是选材视野广,分析透。并能结合世界名校哈佛、剑桥的办学理念,将写作的视野铺展到全球范围内,令人叹服。

    四是议论切中肯綮,层次清晰,结构清楚,一目了然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0724-2443599

公众号
荆门掇刀石中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