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营造和谐教研氛围,培养德艺双馨教师队伍

发布日期:2008-11-06 01:09:00 浏览次数:12548
  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和谐教育是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首先提出的,他认为,“教育的和谐性就在于,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下述两种机能协调和平衡起来,一方面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是自我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和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在创造性活动中,在集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发现和表现”。因此,和谐教育既是一种思想,一种理论,也是一种理想,一种追求,又切实符合我校提出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
  和谐教育既是指和谐的教育,又是指以和谐的方法进行的教育,也是指为了人的和谐发展而进行的教育。和谐教育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调控教育中诸种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受教育者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以取得最大效益的教育活动。
  为了取得最大效益的教育活动,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我们在教研活动中,通过集体备课、拜师活动、研究性学习、课外辅导及课题研究等协调各种关系,充分利用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互助,用集体智慧优化育人环境,不断拓展教育科研的新思维,开创教育科研的新局面。
 
  一、通过集体备课,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扬长避短,和谐了师师关系,用集体智慧优化了课堂结构,达到了教学最优化。
  备课是教师处理教材的形式,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也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
我们在传统备课形式的基础上,融入集体备课模式,大胆尝试“三个三”(即“三定”、“三明确”、“三落实”),注重发挥备课的整体功能;注重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以实现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注重静态备课与动态备课的有机统一,强化对教学设计的不断完善。
  具体做法是: 首先,在备课形式上做到“三定”(即定时间,定中心发言人定教案)。定时间就是我们每周每个教研组有半天教研活动时间,在这个时间内提前备好一周的课,并定好中心发言人,落实到每一篇课文或每一章节内容,落实到每一个课时,备课时先由中心发言人进行分析,然后集体讨论教材,吃透学生后,提出教案的提纲,形成统一教案骨架,由中心发言人执笔书写,定出教案,其他教师在此基础上,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操作环节。其次,做到“三明确”(即明确目标,明确要求,明确方法)。备课时明确在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教的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懂的问题。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如何去突破?不能就课讲课,要寻找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进行课内外知识迁移;还要明确怎么教,群策群力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克服“一言堂”,把趣味、微笑、激情带进课堂。最后做到“三落实”(落实检测题,落实“回头看”,落实纠错与改进)。为了检验备课质量、教学效果,在备课时或教学后要精选随堂及课后检测题,经过课堂教学及学习检测,进行“回头看”(二次备课),对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回授和分析,进行纠错和“补救”,同时又为下一轮备课及教学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通过集体备课实践活动,我们总结出了“三个三”的备课策略,我们将始终不渝地坚持,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它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谐了师师关系,用集体智慧优化了课堂结构,达到了教学最优化。今后我们还要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二、通过拜师活动,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教学相长,和谐了新老关系,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实现了教育资源最优化。
  教育家科南特说过:“一个学校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质量。”可以说,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青年教师近60%的我校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2004年以来,我校就制定了《师徒结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此项工作的目标和相关措施。我们始终认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最终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在这一点上我校采取了各种措施,而师徒结对活动是提高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师徒结对的引领首先表现在对青年教师师德的引领。应当说,对于师德培养的目标我们可以举出一大串,但表面的文字绝对不能形成青年教师良好的师德。因此,我校注重的是在师徒结对过程中对青年教师潜移默化的作用。近年来我校青年教师成长较快,一部分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教学能手、学科骨干。在给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时,我们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由老教师担任,他们的敬业爱岗无疑是青年教师的楷模。第二类由年纪不大但却是学科骨干的教师担任,他们应该更能成为青年教师的榜样,这些教师同样敬业爱岗,为人师表,而且由于年龄上的接近,使得相互之间走得更近,这些教师的成长过程、经历也就更能引领青年教师的成长。
  其次是业务上的引领。这里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理论知识学习引领。学历提高、理论学习在指导老师的引领下已成为青年教师的自觉行动。其中教育教学名著的阅读更成为我校指导、引领教师的一部分,因为一个教师在成长过程中肯定有几本对自己影响巨大的书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若不读书,若没有在书海中的精神生活,那么提高他的教育技能的一切措施就失去了意义”。名著的阅读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品味。二是课堂教学业务的引领。指导教师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也曾经走过一些弯路,在这样的情况下指导青年教师就显得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现在学校工作普遍较忙,学校活动的频繁开展往往要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而师徒活动则显得比较机动、灵活,随时可以开展即时即地的交流研究。例如怎样钻研教材、分析课堂、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堂教学后存在的疑点往往在课间休息、师徒有共同时间的时候就解决了。三是学科课题研究的引领。影响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科性的知识,对所教学科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要求青年教师力求做得教一门课就得是一门课的“专家”。   
  我们的师徒结对活动既有要求,又有实施措施,并且我们还规定了徒弟出师的条件,在这样一种氛围中,青年教师成长很快,近年我校有六位青年教师在省优质课竞赛中获得好成绩,有二十八位教师在市优质课竞赛中夺魁。青年教师在短时间内的进步,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为提升我校的教育品位做出了贡献,更重要的是融洽了新老教师之间的关系,为和谐教育做出了贡献。
   
  三、通过研究性学习,加强新课改精神的学习,改变教学和学习方式,和谐了师生关系,实现了在现有条件下教学成绩的最优化。
 “研究性学习”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必须要具有富于创新、富于自主研究的探索精神,具有善于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与“接受式学习”并不是对立的,他们各自适应了继承和发展的不同需要。“研究性学习”更强调学生的主体精神、探究精神、参与性与创新精神,这与中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近几年中考、高考命题的导向也说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研究性学习并不是要取代已有的学习方式,而是其他学习方式的必要补充。因此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使“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学科教学既给学生打好基础,又能培训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正是课堂教学改革中要达到的目的。
  近些年我校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特点是:“重点抓”和“全面促”相结合。“重点抓”就是重点抓高中起始年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和各年级重点研究课题小组;“全面促”就是号召全校教师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去,通过学校有关“任务驱动”加以促进。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安排中,学校主要是落实课时计划,制定对学生参与活动的评价制度。从2005年初,学校对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安排又作了调整:高中阶段每位学生只要求参与“一个课题”并完成即可。我校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另一特点是抓了落实。譬如对高中起始年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课,对起始年级的老师召开年级组会议进行动员,并通过校教科处具体进行落实。
  课题内容及开展研究的领域可以是社会人文学科的,自然学科的,也可以是跨学科的;开展的地点以校内为主,以校内外结合为辅;研究周期可短到几周,也可长至一年至二年左右。指导教师可请校内教师,也可请校外家长及专家等。在高中阶段,一般学生确认一个课题,也可以确认一个以上。研究成果可以是多样性的:论文、科研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发明制作等。
  通过研究性学习,全校师生学习劲头更足,学习方式得到了优化,像科学家那样学习,学习方式更科学,学习效果更明显,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和谐了师生关系,实现了在现有条件下教学成绩的最优化
 
  四、通过课外辅导,加强个别辅导,因材施教,挖掘个性和特长,和谐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学有所成。
  集体教学是学校的主要教学形式,课堂教学是学校的主要教学阵地,它为现代大规模地传授知识起到了其他教学形式不可能替代的作用,然而学生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个体,让他们在同一种形式、同一个阵地接受同一个老师的教育,显然注重了群体就难以顾及个体,因此课外活动,个别辅导,因材施教,挖掘潜力就显得尤其重要。我校的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也要求我们要发现学生的特长,因材施教,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
  具体说来,我校成立了各种兴趣活动学习小组,如奥赛辅导小组、体育兴趣活动小组、美术兴趣活动小组、音乐兴趣活动小组、英语兴趣活动小组、《青梅》文学社团等等,这些小组和社团定期开展活动,为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素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种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积极性普遍高涨,展现了当代中学生的优良品质:团结协作,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既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又为他们的知识储备积蓄了丰厚的基础;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增进了他们的友谊,为他们的人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通过这些活动,学习兴趣浓的同学学习情感更丰富,奥赛成就其梦想;通过这些活动,部分学生发现了自己的特长,他们从“升学无望、读书无门”的状况中解脱出来了,找到了发展的方向。这样“一切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也就落到了实处,可以说活动锻炼人,活动也造就人。
 
  五、通过课题研究,加强教学理论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谐合作关系,造就学者型教师。
  终身学习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的追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更应该是一名教育家,仅“传道、授业、解惑”是不够的,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下,教师们更应该加强理论学习,研究有关问题,教书育人并举,团结合作并重,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素质。
  我校的课题研究起步虽晚,课题不多,但选题实际,针对性强,如“张思中教学法”这一课题在英语教研组开展研究及探讨的过程中,我校的英语教学成绩提高迅速,成效显著。再如语文组的“三多一主”课题,也为阅读、作文教学增彩不少。全校教师集体参加的“新课程条件下的教材教法探讨与实践”,这一课题极大地调动了老师们的教科研积极性,也推动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还成就了一本《优秀科研成果集》。由全校政教工作者参加的“中学生心里健康教育课外活动辅导”这一课题同样深得各级领导和心理教育专家的好评,做成了《心育文集》。
  现在,我校教师在教学的同时,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在“十一五”期间,“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共同发展”,“借助英语报刊,优化词汇教学”,“ 新课程下班主任心育工作策略有效性的应用研究”等课题正在探讨进行中。通过课题研究,加强了教学理论探究,培养了创新精神,团结合作精神加强了,造就了一批学者型教师。
 
  在教育科研活动中,我们团结合作,我们紧紧围绕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这一办学理念,在集体备课、拜师活动、研究性学习、课外辅导及课题研究等方面,协调各种关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新时期,用新要求,进一步推进教科研工作,使和谐发展成为学校永恒的主题。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0724-2443599

公众号
荆门掇刀石中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