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山水与文化

发布日期:2011-12-23 07:00:00 浏览次数:23096
课题名称:山水与文化
班级:高二(2)班
课题组成员:袁云霜 谭东花     郭成 陈卓 李乔丹 占晓芸 米晓锐 刘雪雅 周申圆
组长:郭成  高娟
指导老师:康艳丽
课题选择背景及意义:山水与文化有着天然的不解之缘,山水养育了文化,文化增添了山水的灵性,山水与文化相得益彰,相映生辉。
意义是了解祖国山水文化,陶冶情操,洗涤心灵,获得生命的启迪与哲理。
活动过程简介:
阶段(一):实地探访
时间:2008年4月20日
主要任务:探访本地名胜山水,民风民俗
调查各种特色小吃及其发源
访问居民,寻找有关景点的传说、神话、历史故事
阶段(二):品味鉴赏
时间:2008年5月10日
主要任务:收集古今当代文人墨客对山水文化的咏唱并加以品味,归纳整理“实地探访”的成果,体味其中历史与文化蕴味。
阶段(三):交流总结
时间:2008年6月15日
主要任务:
展示前两阶段的研究成果
交流自己对各种山水文化的心得体会
总结此项研究活动的收获、意义及对我们的影响。
情感体验: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了解到了山水与文化那种意蕴深刻的关系,也体会到了山水文化的美丽和品格,同时,在活动中也锻炼了能力,陶冶了品性。
 
研究性课题:山水与文化的结题报告
一、设计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适应时代需要,变革学习方式,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探究能力。这就是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本专题尝试创造性地丰富教材,将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山水与文化有着天然的不解之缘。山水养育了文化,文化增添了山水的灵性。没有山水的养育,文化便缺少了根基与源泉;没有文化的滋润,山水便缺少了精神和韵味。山水与文化,带给了我们的幽远的思索,留给了我们无尽的话题。所以"山水与文化"这一专题式的综合性学习,学生既可以在学习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又可以在观察和收集整理材料中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提升审美境界与鉴赏能力。
二、研究说明:
本次综合性学习以"山水与文化"为主题,从下面专题中任选一个,或自选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说明文字与要求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总说,是提示语。第二部分是实地探访专题,选择一处山水景观,去探寻其中的文化意蕴。或搜集有关的楹联、碑刻、传说、诗文,与同学交流;或摄影摄像,实地写生,配上简洁、生动、恰当的文字,举办山水文化摄影绘画展或课件展示。第三部分是品味鉴赏专题,搜集山水诗文,吟诵涵泳,品味鉴赏,举办山水诗文配乐朗诵会。第四部分是思考探究专题,领受自然恩泽,体验自然魅力,感悟自然真谛。
三、研究目标:
1、认识自然,亲近山水,珍爱生活,增强文化意识,努力培养起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2、搜集积累有关山水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学会归纳整理和整合,培养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结合文学文化知识,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进行综合性学习,培养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活动安排:
本次综合学习活动以"山水与文化"为主题。此专题学习由四部分构成:一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小组综合性学习专题;二是整合重组学过的课文,利用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搜索山水诗词、山水散文、山水游记山水摄影、山水影视作品等有用信息;三是创作以山水为主题的作品(包括作文、绘画、摄影、录相、课件、论文等),将作品加工汇编,回顾和交流学习成果——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自己的文稿,学习用计算机进行文稿编辑、版面设计,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并通过口语交际,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四是总结自己参与学习的体会、心得、收获,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归纳经验,吸取教训。
五、活动步骤:
1、感受自然,搜集资料,归纳整理。
2、对有关材料加工制作,形成专题多媒体课件。
3、展示成果,汇报交流,分享收获。
4、认真分析,撰写探究性论文或经验总结。
六、结题内容:
山水与文化有着天然的不解之源。山水养育了文化,文化增添了山水的灵性。没有山水的养育,文化便缺少了根基与源泉;没有文化的滋润,山水便缺少了精神和韵味。山水与文化相得益彰,相映生辉。诗文使山水变得灵气飞动,绘画使山水变得形象传神,宗教使山水变得深沉含蓄,传说使山水变得温馨浪漫……
文化与山水,带给了我们幽远的思索,留给了我们无尽的话题。本学期,我们以"山水与文化"为主题,选择了许多不同的专题,进行了综合性学习活动。今天,我们的同学以课件的形式汇报自己小组的综合性学习成果,课后,我们将把同学们的研究成果分别归类形成资料盘、课件盘和论文集。现在,请各小组作成果展示。(开头语)
黄河,磅礴、恢弘、雄壮、阔大,素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黄河之水滔滔不绝,黄河文化源远流长。黄河的文化,黄河的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精髓,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黄河专题)
自然蕴含着无穷的魅力和深刻的哲理。人们在大自然中劳作,繁衍生息,流连徜徉,沉思冥想,领受着自然的恩泽,感悟着自然的真谛。同时,人类的活动,也为自然增添了丰富的文化意蕴。(长江专题)
山水是有品格的。江河奔腾不息是一种品格,溪流清澈宜人是一种品格,北国山川茫茫苍苍是一种品格,江南山水明净秀美是一种品格。让我们看看,湖水是怎样的品格呢?(洞庭专题)
专题的确定、课本内容的归类、材料的搜集与重组、整合。(老师总结示范:水文化专题)
泰山是一座雄伟的山,又是一座文化的山,它不仅留下了历代帝王的足迹,也留下了众多文人的诗篇,郭沫若说:"泰山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缩影。"(泰山专题)
塞外风光,江南风景,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哪一处不回荡着诗人的浅吟低唱,哪一处不让世人魂牵梦绕?(黄山专题)
  辽阔大地,山山水水,无不呈现着各自的性情、品格,面对气象万千、品格各异的山水,我们要用心感受,仔细品味,才能得其神韵,悟其神妙。(华山专题)
在我们的家乡,山山水水也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家乡的山水属于哪一种品格呢?(闽西山水专题)
山水景观,很多都有文化意蕴,楹联、碑刻、传说、诗文,都使自然有了人文的气息。山水与文化的珠联璧合,是不可忽略的,有"仙"则"名"嘛,有文化含量,自然的山水就成了人文的山水。(冠豸山水专题)
山水与文化紧密结合,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相得益彰。奇特的山水促进了文化名城的形成,悠久的文化又充实了山水的人文内涵。(丽江专题)
庐山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庐山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庐山专题)
为什么古今中外有那么多人钟情于山水?山水文化的内涵是什么?你从山水中得到了什么启迪,悟出了什么哲理?(山水与文人专题)
诗化的山水,是动人的乐章,是心灵与自然的交融,这是美不胜收的艺术境界!让我们与山水诗文结为"朋友",在它的引导下,回归精神的家园,进行诗意的旅行。(老师总结示范:山水与文人与文化)
人类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亲近大自然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要求……我们需要山间的溪流,需要翠微的山岚,需要海上的日出,需要大海的波涛,需要绿的草、红的花、夏日的清泉,冬日的雪峰,黄莺的鸣啭,燕子的呢喃。当我们需要这些的时候,山水诗文便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它把我们带回到大自然去,像一个向导似的指给我们美的景物,教我们去欣赏,去领略,去体验,使我们更加热爱大自然,同时也在我们身上培养起健康的美感。
七、成果展示
山水与文人
自然界蕴涵着无穷的魅力和深刻的哲理。人们在自然界中辛苦劳作,繁衍生息,领受自然的恩泽,感悟自然界的真谛。许多的文人都会寄情于山水,因为山水的启迪,他们性情清灵,文思泉涌。陶渊明归隐田园,才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感受;王维夜居山间,才有了“明月山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名句;白居易江边看春日初升,才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千古流传……
水动,山静;水是阴,山是阳;水躺着,山站着;水谦逊,山高傲;水依偎大地,山向往天空;水容纳游鱼,山呼唤飞鸟。山与水相互依靠,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山。正因为山与水永远在一起,才使得文人永远都在对比着它们。在文人眼中水有着阴柔的美,而山则代表着刚强的一面。当你焦躁时,你可以来触摸水的妥帖;当你忧郁时,你可以来汲取山的耿介。山与水都是有灵魂的,而这些灵魂也只有那些靠近它们的文人才懂得。
山与水靠着文人的笔墨,向世人述说它们的感知。从动到静,从有到无,真正的文人似乎都只爱山与水。他们要的是一种清幽,而这种清幽却只能在山与水间寻得。于是许多文人会在有山有水的地方结庐居住,只是种花理草,不问世事。也许,他们认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完全融入山水之中,体味其精妙!
还有一些文人总爱客居佛院,而佛院又常建于山间。山间的佛院寂静,给人以许多时间来打理自己的思绪,感受自然界的魅力和哲理。佛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不论是静山,还是动水,它们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来包容这个世界,而文人就在这之间学会了包容世俗的人间。
山水是文人真正的老师,而文人是山水真正的知音。
山水与 诗人
不知是诗人喜爱山水,还是山水钟情诗人,沿着中华文化的长河漫溯,解读灿烂瑰丽的诗歌,聆听一位位超群脱俗的诗人,吟咏着一首首千古绝唱,仿佛见跳动的诗行正飘飞于灵山秀水,化作一匹匹彩缎,装点着五千年的锦绣中华。 
山水如同人的灵魂,不管我们是背着沉重的人生行囊,还是春风得意缓步徐行,山水总牵系着纷乱的心,平息着浮躁的心,抚慰着破碎的心。柳宗元被贬的失落痛苦,难以言喻,一颗破碎的心在青山绿水间,难得的超脱隐逸之趣又触发于江南山水。在《渔翁》我们仿佛已置身清新澄明的境界中,“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望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柳宗元那曾为权力、名誉所累的愁苦不正是山水冲淡,消解了吗?“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这样豁达、平和的心态正被山水演绎得酣畅淋漓,难道还会被俗世牵绊吗?无独有偶,著名田园诗人陶潜,饱尝“风尘叹”后,终于寻觅到洁身自好的一方净土——山水田园。循着天人合一之道,尽情享受造物的馈赠,回到大自然的怀抱,获得远离腐败政治、污秽官场的快乐。他与山水相接,尽情歌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天气日夕佳,飞鸟双与还。”这诗画如一的佳境在他的笔下,已升华为一种性灵、理想,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得到最好的表现。在他的理想世界中,“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无处不现山水的倩影。诗人的一生情系山水,魂系山水,他的超脱离不开山水,他的艺术成就也离不开山水! 
山水的魅力是撼人心魄的,李白愤然走出长安,大声疾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在无路可走之时,清醒地走向明山秀水——那五岳的气势,那庐山的奔泻的飞瀑,那亲切的故乡明月,那边关的风光……激发了他胸中的诗情,人在山水间,也就是一个忘忧的人了,飘逸瑰奇的诗句书写着李白的豪放人生,当我们读着“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不得不赞叹诗人的脱俗才情,沉浸在壮观的飞瀑和山色中。是山水的灵秀如神妙的精灵,牵引李白的无尽诗情,渲点着祖国秀丽的山河,完成中华文化长廊的画卷。李白身后的王维,在自然中,又寻觅到自己的宁静天地,那片天地在山间、松木、明月、荷塘、清泉、幽竹……王维的心神凝聚在刹那的清幽、宁谧的和谐天地中,我们静静地分享“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他多次抒发“王孙自可留”“王孙归不归”的心声,那种忘情自然的恬淡闲适之趣,流动在如画的诗篇之中。与王维齐名的山水诗人孟浩然更是一位得益山水熏陶的代表。他一心想入世,多次表明不做“垂钓者”却被戏弄为社会的弃儿!何以解忧?就在穷途末路时,襄阳的青山绿水荡涤了他胸中的尘埃,重塑了他的灵魂!那洁净澄明的山山水水令他躁动的心回归,在那里不再有科举失意的丧志形象,后世吟咏“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时也分享到回归自然山水的快乐,也看到山水养育的诗人。 
在诗的海洋泛舟,令人读懂了山水,“地灵人杰”是不可颠倒的啊,山水在胸中,自己便是智者了。 
庐陵太守欧阳修,那位放纵山水的智者,仕途的失意无边的苦闷与压抑,在那一片滁州美丽的山水中倾然崩塌。正是那一片山水,成就了历史长河中一尊永恒的雕塑——醉翁,正是有了那一尊醉翁,滁州那一片山水从此诗意飞扬、灵气涌动。“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智者的洒脱昭示着时世的不公、山水的博大与宽容。 
苏东坡一生宦海浮沉,遭际坎坷,令人唏嘘。黄州、惠州、儋州,一贬再贬,是什么力量使他始终保持着达观的心态?是什么力量使他有着自由出入于儒道两家的圆通? 是赤壁古战场的召唤,才有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的豪迈,才有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观,才有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与于一粟”的人生审视。那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造物主给予了他无尽的精神慰藉。 
陶渊明写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李白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去江来缘如蓝."
"这是诗化的山水,这是动人的乐章,这是心灵与自然的交融,这是美不胜收的艺术境界!让我们与山水诗文结为朋友吧!让我们在它的引导下,回归精神的家园,进行诗意的旅行!"
 唐朝的诗赋艺术是十分昌盛的,其中山水诗占了很大的比例,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唐朝疆域辽阔,四时之景美不胜收,李白等诗人晚年隐居山林,看上的就是山中之清幽,水中之恬静,与此恰同的是晋代陶渊明,归隐田园并做美诗无数,至于三国时期的孔明,堪称归隐的鼻祖了.现代科学表明,长期居住于灵山秀水之中,则心旷神怡,健脑益智.
诗人之于山水,山水之于诗人,不可割裂的裙带关系。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0724-2443599

公众号
荆门掇刀石中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