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市掇刀石中学·第三届“书香掇中”师生阅读分享作品选登(七)

发布日期:2021-05-24 02:10:53 浏览次数:10372
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植根于乡土实际
——读费孝通《乡土中国》有感

高一语文组   朱忠芳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华”,熟悉的歌词,熟悉的旋律,每一个中国人牢记在心。中国人对于家园的眷念,源自于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人的乡土情怀。而在中国,地域最广的是农村,人口占比最多的是农民。要想了解中国,就必须了解农民;要想建设好中国,就必须建设好农村。而当前正全面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更要植根于中国乡土实际,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而这,正是我读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最大的体会和收获。

  第一、要深刻理解农民对于土地的眷念之情。“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向下,‘土’是他们的命根。”费老先生对于农民的土地情怀,分析得还是很透彻的。没有哪一个农民能轻易放弃自己的土地,除非他不愿意生活在农村,想要成为城里人。我小的时候,看到父亲在田里耕种时,经常抓起一块土坷垃,放到嘴边闻闻,那种满足的神态至今不能忘记。要想解决好农村问题,必须首先解决土地问题。上个世纪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掀起的那场震惊世界的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就因为他们抓住了中国社会的核心问题,那场革命就叫做“土地革命”!当前,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就必须要首先把土地问题解决好,比如搞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平整、水利工程建设等等,让农民能够有田可种,种地有收益,不仅能够养家糊口,还能够发家致富,这样就必然能得到农民的拥护,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第二、要设身处地的为农民群众着想。“小农意识”是当今某些高高在上的人对农民的蔑视看法。他们认为农民顽固不化,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不愿意变革和发展,因此一些人在易地扶贫搬迁、移民搬迁等问题上工作方式简单粗暴,造成党群、干群对立。我想如果他们能多读读《乡土中国》,也许会更懂得中国的农民吧。费老先生在文中说:“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 “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背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正因为农民有这种乡土意识,我们做基层工作的,更应该多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我最近看过电视剧《山海情》,剧中基层干部马德福,为了动员他家乡的农民搬迁,想尽了一切办法,最终靠自己的一番真情打动了大家,使得涌泉村的村民们集体搬迁,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因为他自己就是农民出身,所以他知道农民在想什么,在担心什么,从实际出发一个一个地解决村民担忧的问题,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高高兴兴地搬到新的居住点。将心比心,我们才能理解农民,才能做好农民工作。

  第三、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社会管理模式。乡村社会管理是一个大课题,内容丰富,值得研究的地方很多。当然,管理好乡村离不开法治社会建设,要知法守法懂法,这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不过,笔者在这里所要阐述的,是乡村社会治理,也要从中国实际出发,继承发扬好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费孝通先生在探索中国乡土社会治理的方法时,提出两个重要词语:“礼治”和“教化”。“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乡土中国》)。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好的观念,比如“仁义”“道德”等等,而这些正是维系乡村社会和谐发展的纽带。所谓教化,即教育感化,是维持礼治的重要手段。“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乡土中国》)。因此,笔者认为,加强乡村社会管理除了依靠法治以外,还必须尊重中国乡村文化传统,注重良好品行的培养和教育感化。“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是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对每一个人都有良好的教育感化作用。一定要在乡村社会治理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依法治理”和“以德治理”并重,乡村社会治理才能呈现勃勃生机。

  第四、要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乡土中国》文中也可以看出,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固步自封的历史,使得中国的农民还存在不少落后意识,即使到了今天,有些还依然存在。比如文中提到的自我主义的泛滥、团体道德的欠缺、固守旧有的生活方式、缺乏对权利和义务的共识等等。试举几个例子:“在乡村工作者看来,中国乡下佬最大的毛病是‘私’。一说是公家的,差不多就是说大家可以占一点便宜的意思,有权利而没有义务了”;“乡土社会,当它的社会结构能答复人们生活的需要时,是一个最容易安定的社会,因之它也是一个很少‘领袖’和‘英雄’的社会。所谓安定是相对的,指变得很慢 ”。要从根本转变观念,还需要花大气力。但这项工作一定要有人做,需要耐心的引导,教育,增强农民的法治观念、经济头脑和变革意识,积极融入新的社会生活。其实除了乡村工作者的努力外,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变革,本身便是最好的教材,农民走出去,开阔眼界,转变思想观念,回乡再用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所悟,引导身边的其他农民,从而形成“滚雪球”效应,长此以往,农村面貌必将焕然一新。

  乡土中国,里面蕴含着中华儿女浓浓的乡土情怀。晋陶渊明曾经虚构过一个“世外桃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表达了先民们对于和谐、美丽的乡村社会生活的向往。我想,只要我们所有人都能像费孝通先生那样深刻了解广大农民的所思所想,把握乡土中国的实际,再加上苦干和实干,一定能建设成强过“世外桃源”百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0724-2443599

公众号
荆门掇刀石中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