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红楼梦》仍是少年时,那时更加关注主要人物宝黛钗之间的来往,其他性格特色鲜明的如王熙凤,秦可卿等金陵十二钗也会引起我的注意。恰逢寒假,有幸再读《红楼梦》。此时已然是中年妇女,处理了生活的琐碎,经历了工作的磨砺,这十二钗之外的刘姥姥更能引发我的关注。刘姥姥相比于统治阶级荣国府和宁国府里面的老爷夫人,与我们普通大众更加相似,同样的面临贫苦和不得已的低头。但这个人物难能可贵的是经历了生活的蹂躏,仍然从骨子里透着善良和感恩,也成了于贾府存亡败落之时尽心解救众人的关键人物。
记得第一次看电视剧《红楼梦》时觉得刘姥姥真是粗鄙,二进大观园时头上插花故意搔首弄姿,真的像林黛玉说的像个“母蝗虫”,喝醉酒后误睡在宝玉的床上弄得满屋子酒气,如今再看却觉得她真实的可爱。刘姥姥第一次出现是在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刘姥姥是跟着女婿生活,因看不惯好吃懒做的女婿便劝说女婿老老实实干活。实在不行可以向远亲王夫人亲近,可女儿女婿拉不下面子,怂恿刘姥姥自己去。于是才有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不难看出刘姥姥为人勤劳,真心实意地为儿女着想。第二天刘姥姥带着板儿,通过周瑞家绕了一大圈最终见到了管事的凤姐,在开口之前姿态卑微对凤姐拜了又拜,还没开口说话就满脸绯红,像极了我们向别人借钱时候的卑微羞耻。王熙凤一阵哭穷后用二十两银子把她给打发了,而刘姥姥拿着钱对她千恩万谢,对贾府来说,二十两银子是丫鬟做一件衣服的钱,主子们吃一顿饭的钱,可对刘姥姥那是救命稻草,那是一年的生活费。可见当时贾府的奢靡,以及社会贫富差距极大。
就算知道贾府富得流油,根本不缺这二十两银子,可是当来年庄稼丰收后,刘姥姥还是把最好的瓜果蔬菜送到吃惯了山珍海味的贾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刘姥姥把她最好的东西送给了贾府,足见刘姥姥多么善良、真诚、朴实,懂得感恩。也就是在这一次她见到了贾母,两个老人一见如故,从这个层面上看贾母对刘姥姥的态度说明贾母虽贵为主母,但是仍然是一个能体贴他人的善良的老太太。这一次刘姥姥待的时间有些长,于是就出现了我们在电视里见到的粗鄙形象。她参加了大观园的宴会,见到了雕梁画柱的建筑,品尝了山珍海味。可是细细品读这段文字,不难看出刘姥姥的通透和迫不得已,大观园的主子们没听过民间的奇异故事,她就搜肠刮肚地给他们讲,对于没有见过的奢华事物表现出稀罕样。在行酒令时估计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来尽量配合夫人小姐们高雅的诗句,奈何文化水平有限,粗糙话语正好博得主人的欢笑。喝醉酒后不小心睡在怡红院,被袭人喊醒后感觉自己犯了大罪。不得不说曹公将刘姥姥在大观园中的欢乐与辛酸刻画地惟妙惟肖。
在曹雪芹的正文里刘姥姥就出现了这么两次,这两次的出场,却将这个人物刻画的有血有肉,淋漓尽致。高鹗续写后刘姥姥出现了三次,人物主线虽没有违背曹公的立意,但是人物刻画方面没有那么细致了。在贾府被抄,王熙凤病重之际将巧姐托付给刘姥姥,等荣国府恢复荣耀时又将巧姐送回。这段时期的刘姥姥对于贾府来说是恩重如山。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是一个卑微的农村老妇人,却是最善良通透的人。在生活节奏加快,日益浮躁的社会,她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领悟的地方。她勤劳肯干,懂得适时的委曲求全,虽被岁月不公平地对待,仍然不改淳朴与善良。参悟了这些优点,或许会让我们放慢匆忙的脚步,平复烦躁的心绪,回归初心。同时我也感叹于名著之所以能经典流传,不仅是文字辞藻的准确,人物刻画的真实,更是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抚慰人们的心灵。